近日,为解决西部地区弃光弃风难题,国家发改委与能源部下发通知,**公布了风电和光伏较低保障利用小时数。即各地区必须先达到保障小时要求,才能新建风电、光伏项目。此举有望减少弃风、弃光现象。
风电、光伏项目近年来建设如火如荼,然而大规模推进的同时,弃风弃光现象越来越严重,尤其是弃风现象。据数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全国风电弃风电量192亿千瓦时,平均弃风率26%,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。
弃风限电现象已经极为严重,并且停用的风电设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发展新能源,保护环境,是利国利民的大事,因此未来需改善市场条件,让风电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。
风电的双面:发电装机增长迅速,弃风限电现象严重
自2007年以来,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较快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16-2021年中国风电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,2007年,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5848MW,占全球比重6.23%,到2011年,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为62364MW,占比达26.24%,近一步巩固了在全球风电**的地位。
到2013年,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至91412MW,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提高至28.74%。而截至2014年末,中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14609MW,同比增长25.38%,占比上升为31.01%,较上年上升2.28个百分点。
2007-2014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及在全球所占比重(单位:MW,%)
此外,2012年以来,国内风电行业新增装机容量逐年增长,其中,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为2072万千瓦,同比增长28.8%,为近年来较大增幅。2015年上半年,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651万千瓦,同比增长26.8%。
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经过多年发展,中国已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增速较快的国家。今年以来中国累计并网风电容量已经超过10107万千瓦,提前完成风电“十二五”并网装机1亿千瓦的规划目标。
然而在风电建设突飞猛进的背后,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输送消纳问题所带来大规模的弃风限电现象,成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较大瓶颈。2015年1-6月,全国风电弃风电量175亿千瓦时,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,平均弃风率达到15.2%,同比上升6.8%。
地区来看,“三北”(东北、华北、西北)弃风限电的形势越发严峻,今年一季度平均弃风率逼近40%,内蒙古弃风率为35%,甘肃为48%,吉林为53%,宁夏为35%,新疆为49%。
中国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和弃风率
弃风限电的三个原因
弃风限电的主要原因有三个,其一是电网发展滞后,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区消纳受限,新能源富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跨省、跨区通道能力不足问题,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刚性约束。
其二是用电需求增长放缓,消纳市场总量不足。新增用电市场已无法支撑各类电源的快速增长,导致新能源和火电、核电利用小时数均出现下降:2015年1-11月,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用电量同比增长0.4%,增速同比降低2.6个百分点。
但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装机仍保持较快增长。截至11月底,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电源总装机同比增长9.9%,超过用电需求增速9.5个百分点。这造成1-11月,国家电网调度范围火电、核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分别下降356、311、94、45小时。
其三是市场化机制的缺失,也影响新能源的消纳。目前,国内电力系统由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各类电源、电网和用户等多个主体构成,政府主导电力行业的规划制订、运行规则、电价核定等。由于在年初政府已经明确了各类电源发电计划,电网调度争取多接纳新能源,只能在计划框架下局部优化,调整的空间很小。
中国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机制已严重滞后,仅在局部地区开展了风火发电权交易、辅助服务交易等试点。由于缺乏常规电源提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,火电企业普遍没有为新能源调峰的积极性。
此外,之所以要大规模弃风限电而不能并网,主要还是由于我国风电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解决。由于风能自身波动和间歇特性,导致风电场发出的电能随之波动,接入电网时直接破坏电网稳定性、连续性和可调性,危及电网安全。
若风电行业技术瓶颈不能得到解决,那么弃风限电将会持续,产能如果持续扩大,较终将会导致整个产业崩溃。所以,如何突破技术瓶颈、有限解决产能问题将会是政府和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。